UU快3

欢迎登录无锡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所在位置:UU快3 >> 一线传真 >> 内容阅读
我院再获两项江苏省医学科技三等奖
2021年04月06日       点击数:     

    3月31日,江苏省医学会2021年工作会议暨2020年江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南京举行,我院心血管内科王如兴主任团队“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新机制及治疗对策研究”、腔镜外科王彤主任团队的“基于硅纳米线的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结直肠癌诊治的研究”等两个项目荣获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王如兴,教授,留美访问学者、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无锡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委。
    主持及完成15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获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和新技术引进奖12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6篇,中华系列论文74篇。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培养对象、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医学重点人才等。
此次获奖项目“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新机制及治疗对策研究”于2010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积极开展,主要完成人有王如兴、钱玲玲、柴强、 易甫、姚勇等。
    本项目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1.首次证实BK 通道是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上最主要的钾离子通道;
    2.阐明BK 通道是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键及治疗潜在新靶点;
    3.揭示糖尿病冠状动脉BK 通道功能受损的分子机制;
    4.发现多种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K 通道的激动剂;
    5.明确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糖尿病冠状动脉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本项目共发表研究论文57篇,20篇代表性研究论文发表在包括在Circ Res、Cardiovasc Res、Diabetes和中华心血管杂志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总影响因子为67.888,在web of science被引频次合计246次(他引177次)。论著Regulation of coronary arterial BK channels by caveolae-mediated angiotensin II signaling in diabetes mellitus被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Pharmacol Rev及Cir Res等引用达70次。论著Activation of vascular BK channels by docosahexaenoic acid is dependent on cytochrome P450 epoxygenase activity已被Proc Natl Acad Sci USA、J Am Coll Cardiol和Eur Respir J等国际权威期刊引用达64次。本研究结果开拓了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治疗的新途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王彤,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腔镜外科主任,卫生部普外科腔镜培训基地主任,卫生部普外科腹腔镜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首届中青年学科技术333人才培养对象,江苏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委员、胃肠学组副组长,江苏医学会腹腔镜学组成员。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市级立项6项。发表SCI论文16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美国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得江苏省新医学技术引进奖一等奖3项,无锡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无锡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三等奖多项;参编卫生部高等院校教材《内镜学》。20多年来培养了大批医学生和硕、博士研究生。长期举办国家与省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普及腹腔镜技术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41075)、(81371683)和江苏省科技厅临床重点专项(BL2014023)资助下开展了基于硅纳米线的生物传感器应用于结直肠癌诊治的研究。主要完成人有王彤、张烨、周雄、缪小飞、李增耀等。
    本项目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1.基于磁性(FeCo)3Si-SiOx纳米颗粒传感器对IL-6进行探测,实现对IL-6检测的敏感性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提高了20倍,达到pg级水平;
    2.发明了基于肿瘤标志物富集的生物传感器,实现同一样品中对CEA以及AFP同时检测的生物传感器;
    3.建立双通路微流道,实现了高敏感性、免标记与及时检测肿瘤标志物;
    4.发明一种联合透析装置和硅纳米线场效应管的生物传感器,解决半导体生物检测方法的德拜屏蔽效应;
    5.优化器件结构,设计了一种超快速温度传感器,采用自旋的方法,温度传感速度超过正常传感器10倍以上;
    6.采用离子注入技术使纳米线周围区域的衬底层导电,从而使表面栅(即背栅)与纳米线下方衬底层导通;
    7.优化器件结构,使微流道对于蛋白的吸附趋于饱和从而减低PDMS 微流道体系对蛋白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修饰效率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本项目发表论文32篇,SCI收录文章16篇,总影响因子51.84分,获得发明专利7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际发明PCT2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实用发明专利5项。通过研究,我们不但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检测手段,而且为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同时培养了一批规范手术施行的医生,并通过中华医学会腹腔镜学组以共识形式向全国推广。目前研究成果在全国多省市多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促进了本领域基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科研处)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