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快3

欢迎登录无锡市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当前所在位置:健康管理 >> 健康百科 >> 内容阅读
【中老年健康科普】长寿先要防跌倒
2021年11月15日       点击数:     

 

“跌倒”——看似不经意的一件事,在我们的长辈可能就是导致连续负面事件的“导火索”或者说是“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公开的数据:“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伤害死亡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报道,全世界每年有64. 6万人因跌倒而死亡, 跌倒死亡占中国总死亡人数比:218/万人。多么惊人的结果!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有30%发生跌倒,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则高达50%,其中一半以上曾发生多次跌倒,有10%的跌倒导致骨折。

其次,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层面的变化,以便于对“跌倒”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老年人跌倒的生理学因素分析

1,年龄及性别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下肢肌肉减少,反应迟缓,感觉传输变慢,导致跌倒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增加了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的病发率,女性跌倒的概率是男性的两倍。

2、疾病因素

老年人患慢性共病的问题越发突出。 研究报道 ,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共病患病率达 60% 以上,超过半 数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 3 种及以上慢性疾病,且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高。老年人患的病越多,跌倒的风险就越大。

慢性疾病指至少持续1年及以上的疾病,需要持续治疗和/或引起形态学改变、影响日常生活功能。慢性疾病既包括躯体疾病,也包括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老年病是指随增龄而发病率增加的慢性疾病,又称年龄相关性疾病。年龄为主要危险因素,炎症、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均可促发老年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白内障、老年黄斑变性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等。

老年综合征/问题指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组症候群 (老年综合征)或一种临床表现 (老年问题),是衰老、疾病、心理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累加的结果。如衰弱、尿失禁、营养不良、跌倒、谵妄、睡眠障碍等。

老年共病是指两种或以上慢性疾病、老年病、老年综合征或是指共患疾病 ,即某个体同时患有病理不同、不互相依赖的2种以上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衰弱。

共病之间可以互相联系,也可以互相平行而互不关联。共病的表现形式包括:躯体 -躯体疾病共存,如冠心病与高血压病;躯体 -

精神心理疾病共存,如冠心病与抑郁;躯体疾病 - 老年综合征共存,如骨关节炎与便秘。

 

3、药物作用

众所周知,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具有副作用的.

比如抗精神病药影响人的平衡功能;

改善睡眠药物导致第二天起床后头晕、嗜睡。影响肌肉协调及反应能力;

心脑血管患者所服用的一些扩血管药物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从而发生头晕跌倒等等。

4、感觉功能及平衡功能衰退

由于自然衰老而导致的肌肉萎缩、骨骼纤维数量减少是不可逆转的。当人进入30岁后,肌力开始大幅度下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延缓肌力下降的速度和幅度。人的平衡系统十分复杂,需要依靠感觉神经的信息传人及运动神经的信息传出,进而支配肌肉组织来保持平衡。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视力,听力,分辨能力、皮肤感觉和关节感觉的敏感度都有所下降。进而老年人无法保持自我平衡。另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运动系统的退化,老年人肌纤维、肌肉体力重量及运动神经元数量不断减少,下肢肌力下降,走路时脚抬不高,稳定性差,因而容易跌倒。

(二)心理因素

老年人由于对自身机能了解不充分,对跌倒及其后的危险认识不足,又不愿意去麻烦别人.而勉强去完成一些活动时而导致跌倒。研究显示532%跌倒过的老年人在跌倒前都认为自己不会跌倒,正是这种心理导致越来越多跌倒事件的发生。

(三)老年人生活环境

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有利于增加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有助于预防事故及保持健康。通过标准化的宜居生活环境改造的实践可以促进和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

适老化环境需求包括

1.        视觉需求(照度:居室内、厅堂内;色彩:日光灯);

2.        听觉需求(防噪音:居室内<20dB,厅堂内< 30dB);

3.        身体平衡需求(扶手、防滑、坡道、少阶梯、桌椅、康复器械);

4.        心智需求(辅导员:心理快乐,维持兴趣驱动);

5.        营养运动需求(平衡膳食、适度运动);

6.        急救需求(人员、药品、器具、车 辆、呼叫器、链接急救中心);

7.        医疗保障(专业诊室、慢病、共病、 多重用药管理);

8.        临终需求(舒缓医疗、长照适用设备)。

实现全社会打造老年友善的环境,预防减少“跌倒”需要消除以下障碍:①物理上的障碍:物理上的障碍指的是建筑物、城市环境、物品等呈现物理形态的障碍。街道上的高差、陡坡、窄道等建筑设施及道路等高差及设备的欠缺,会给老年人的使用造成障碍。②制度上的障碍: 很多地方都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对老年人健康保障而言,老年人对国家相关涉老法律法规了解不多,很容易受骗,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法律援助。③文化、信息上的障碍:文化、信息上的障碍会在信息的提供手段不能满足特殊群体的需求时发生。 特别是生活、健康信息,正确的信息将会为老年人健康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老年人应多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精神 文化生活,老有所乐。 ④意识上的障碍:意识上的障碍指的是对老年人不关心或无知引起的偏见及歧视等意识上的障碍。对增龄导致的多种变化没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会引起偏见与歧视。可以说,不消除观念上的障碍,就很难传播正确的理念,无法实现真正的关爱老人。

 

我们常说老年人跌倒是一次生命的“闯关之旅,因为在治疗跌倒带来的后续问题中,还有很多因素影响诊疗康复的效果。跌倒后除了带来的躯体创伤之外,还会因为害怕再次跌倒,而给老人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不敢再下地行走、不敢进行康复锻炼等问题。很多老人在跌倒后常常因为缺乏有序的康复锻炼而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萎缩等功能变化甚至卧床不起。而长期卧床还可以导治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等问题的发生。这样 看来跌倒只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那么针对老年人跌倒,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19月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有潜在的危险因素,老年入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世界上很多人口的大国和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都在积极实行各种措施来防止老年人跌倒,不管是在家庭、社区、医院、还是公共场所,都可以采取措施来预防老年人跌倒,以减少因为跌倒带来的伤害。而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是专门针对老年人跌倒现象制定的,《指南》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旨在减少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以减少因为跌倒带来的伤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一、分析老年人跌倒危险因素

(一)内在危险因素

1.生理因素

(1)步态和平衡功能

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步态的步高、步长、连续性、直线性、平稳性等特征与老年人跌倒危险性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老年人为弥补其活动能力的下降,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地、缓慢地踱步行走,造成步幅变短、行走不连续、脚不能抬到一个合适的高度,引起跌倒的危险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枢控制能力下降,对比感觉降低,躯干摇摆较大,反应能力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平衡能力,协同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

(2)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及本体感觉,通过影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老年人常表现为视力、视觉分辨率、视觉的空间/深度感及视敏度下降,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下降,从而增加跌倒的危险性,老年性传导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甚至耳垢堆积也会影响听力,有听力问题的老年人很难听到有

关跌倒危险的警告声音,听到声音后的反应时间延长,也增加了跌倒的危险性;老年人触觉下降,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退行性减退,导致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以上各类情况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退变往往影响智力、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应能力、反应时间、平衡能力、步态及协同运动能力,使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例如:随年龄增加,踝关节的躯体震动感和踝反射随拇趾的位置感觉一起降低而导致平衡能力下降。

(4)骨骼肌肉系统

老年人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功能损害和退化是引发跌倒的常见原因。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退化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影响步态的敏捷性、力量和耐受性,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

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老年人股四头肌力量的减弱与跌倒之间的关联具有显著性。老年入骨质疏松会使之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2.病理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

卒中、帕金森病、脊椎病、小脑疾病、前庭疾病、外周神经系统病变。

(2)心血管疾病

体位性低血压、脑梗死、小血管缺血性病变等。

(3)影响视力的眼部疾病

白内障、偏盲、青光眼、黄斑变性。

(4)心理及认知因素

痴呆(尤其是Alzheimer),抑郁症。

(5)其他

昏厥、眩晕、惊厥、偏瘫、足部疾病及足或脚趾的畸形等都会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稳定性、协调性,导致神经反射时间延长和步态紊乱。感染、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疾病、血氧不足、贫血、脱水以及电解质平衡紊乱均会导致机体的代偿能力不足,常使机体的稳定能力暂时受损。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因伴随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而匆忙去洗手间、排尿性晕厥等也会增加跌倒的危险性。

3.药物因素

研究发现,是否服药、药物的剂量以及复方药都可能引起跌倒。很多药物可以影响人的意识、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方面而引起跌倒。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包括:

(1)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惊厥药、安定药。

(2)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

(3)其他: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类药物、抗帕金森病药。

4.心理因素

沮丧、抑郁、焦虑、情绪不佳及其导致的与社会的隔离均增加跌倒的危险。沮丧可能会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潜在的心理状态混乱也和沮丧相关,都会导致老年人对环境危险因素的感知和反应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为能力降低,行动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险。

()外在危险因素

1.环境因素

昏暗的灯光,湿滑、不平坦的路面,在步行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和摆放位置,楼梯台阶,卫生间没有扶拦、把手等都可能增加跌倒的危险,不合适的鞋子和行走辅助工具也与跌倒有关。室外的危险因素,包括台阶和人行道缺乏修缮、雨雪天气、拥挤等,都可能引起老年人跌倒。

2.社会因素

老年人的教育和收入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享受社会服务和卫生服务的途径、室外环境的安全设计,以及老年人是否独居、与社会的交往和联系程度都会影响其跌倒的发生率。

二、老年人跌倒相关信息收集及干预

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跌倒者基本信息、跌倒现场信息、跌倒性质与部位、临床诊疗情况、跌倒预后和疾病负担等。每一项信息包括核心资料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其中核心资料是必要部分,以跌倒者信息收集为例,核心资料应包括跌倒者身份、性别、年龄、事故发生日期和时间、突发事件;补充资料包括种族或民族类别、居住地、潜在疾病等。

1.现状评估

通过监测、调查或常规工作记录收集老年人跌倒信息,掌握老年人跌倒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等,对老年人跌倒状况进行评估。

2.确定危险因素

从现状评估得到的信息中,分析本地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和存在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环境、经济条件和医疗保健服务等特点,确定哪些因素是可以进行改善的,制定优先干预计划。

3.制定和评估干预措施

根据本地区老年人跌倒现状和危险因素的评估,按照教育预防、环境改善、工程学、强化执法和评估的原则,制定本地区老年人跌倒干预的措施。

4.组织实施

老年人跌倒控制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应成立多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制定预防老年人跌倒工作规范,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对一个社区来说,需要社区管理部门制定支持性政策,加强社区管理;需要物业部门加强社区物业环境的管理和修缮;需要公共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导;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个性化卫生服务;需要家庭子女的密切配合;需要老年人的具体参与等,全面落实所制定的干预措施。

目前,国际公认的伤害预防策略包括5个方面。

①教育预防策略:包括在一般人群中开展改变态度、信念和行为的项目,同时还针对引起或受到伤害的高危个体。

②环境改善策略:通过减少环境危险因素降低个体受伤害的可能性。

③工程策略:包括制造对人们更安全的产品

④强化执法策略:包括制定和强制实施相关法律、规范,以创造安全环境和确保生产安全的产品。

⑤评估策略:涉及判断哪些干预措施、项目和政策对预防伤害最有效。通过评估,使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知道什么是预防和控制伤害的最佳方法。

老年人个人干预措施:

采用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和老年人平衡能力测试表,社区组织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协助老年人进行自我跌倒评估,以帮助老年人清楚地了解自己跌倒的风险级别,这也是老年人对于跌倒自我干预的基础。老年人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避或消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发生。具体的干预措施如下。

(1)增强防跌倒意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

(2)坚持参加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3)合理用药:请医生检查自己服用的所有药物,按医嘱正确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更要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并且尽可能减少用药的剂量,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切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以预防跌倒的发生。

(4)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行走辅助设备类型

(5)熟悉生活环境:道路、厕所、路灯以及紧急时哪里可以获得帮助等。

(6)衣服要舒适,尽量穿合身宽松的衣服。鞋子要合适,鞋对于老年人而言,在保持躯体的稳定性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穿高跟鞋、拖鞋、鞋底过于柔软以及穿着时易于滑倒的鞋。

(7)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走过陡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梯、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走路保持步态平稳,尽量慢走,避免携带沉重物品;避免去人多及湿滑的地方;使用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避免睡前饮水过多以致夜间多次起床;晚上床旁尽量放置小便器,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

(8)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视力补偿设施、助听器及其他补偿设施。

(9)防治骨质疏松。

(10)防治肌少症。

 

老年人常常受到听力视力减退、大脑认知功能下降、腿部肌肉流失、骨质疏松、肢体平衡能力降低、关节功能退、心脑肺慢性疾病困扰等问题,使他们更容易跌倒。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老年人跌倒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预防跌倒非常个性化,每个人的身体状态不同,跌倒的原因可能也多种多样,因此跌倒的个体化评估是预防跌倒至关重要的环节。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可有助于了解导致跌倒的问题所在,找到跌倒发生的原因,才能更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发生跌倒的风险。



打印此页】 【返回】【顶部】【关闭